查看原文
其他

向大律师学习打造品牌,为啥往往不会成功?

大鱼 同人法律 2022-07-06


来源:大鱼

ID:大鱼私享会



这两年律师行业里,冒出不少品牌做得很好的律所和团队。有的是通过优质的自媒体内容,建立影响力;有的是通过展现高大上的律所环境,强化高端形象;有的是通过制作大数据报告、可视化项目管理进度等等,展示业务专业性……


本质上,这些优秀的律所、团队,都是在通过各种类型的『包装』向外界传递自己特定的品牌形象,并且,大部分效果都很不错。


我身边也接触过很多律师,他们也在通过各种学习,或多或少地模仿这些大所、团队的做法,希望也能像那些大律师一样,建立很好的品牌形象。


只是据我了解,大部分这么做的律师,往往很难取得同样的效果。


那么问题来了——


为什么像那些大律师一样去打造自己的品牌,人家的效果会很好,自己做的话,却往往不尽如人意呢?


今天的内容,就是想围绕这个话题,和大家聊聊我对律师建立品牌的一些理解,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启发。



我先讲两个别的品牌的例子。


台湾有一个银行,曾经每年都会用一个非常动人的视频,来对外传递自己的品牌形象。最经典的一个,就是那个曾经全网热传的《梦骑士 - 人为什么要活着》,讲的是几位老人,为了追求自己最初的梦想,骑摩托车上路的故事。



直到现在,每当我再看这个视频的时候,依然会被老人的精神感动。做这个广告的银行,也是希望通过对外传递『勇敢追逐梦想』这样的点,来建立自己的品牌形象。


我一直以为能做这种品牌广告的,应该是汇丰或者花旗银行。但这个广告背后的银行,其实是『台湾大众银行』。


后来我去台湾旅行,发现台湾大众银行并没有很大。某种程度上来说,在品牌这件事上,台湾大众银行用一个很大的投入,却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效果。


同样的,在国产手机中,有一个手机品牌也经常做类似的事情——他们的广告片,一直在传递『天生骄傲』『工匠精神』这样的信息,片子也拍得非常好。



这个手机品牌,就是锤子手机。如果你不是手机发烧友,我想你甚至都不知道这个品牌。在手机的排行榜里,它的销量因为太小,往往都会被当做『其他』来统一统计。


尽管锤子手机每次品牌发布,都会获得很大的关注度。


之所以讲上面两个例子,是想提出一个同样的问题——


这两个品牌,都在用大品牌的方式做自己的广告。广告都很好,但是最终结果显示,他们都没有取得很好的品牌效果。


这个现象,放在今天我们讨论的『律师品牌』这个话题上,也是一样的。



其实上面的广告,本身在内容上并没有什么错误(传播效果其实很好)。就像很多律师做的很多营销工作,和大律师做的也并没有太多的差异(有的律师甚至能够做得更好)。那问题出在哪儿呢?


我换一个例子,或许可以帮你更快地理解这件事。


比如我们知道,很多大律师经常会发自己跑马拉松,或者参加公益活动的照片,向他的客户展示自己非常丰富的一面(某种程度上,就是在强化他自己的品牌形象)。那么问题来了——


如果你是一位年轻律师,你也每天都发朋友圈强化自己热爱生活,热心公益的形象,会对你的品牌建立有帮助吗?


你一定能够模模糊糊地感觉到,效果不会太好。


这其中的差别,其实和品牌的本质有关。


我们看品牌,会简单地把它理解成一个整体。其实,品牌是由两部分构成的。



品牌的底层,是用户对你的『基础认知』。基础认知,是帮助用户在大脑中归类并建立认知的必要信息。它决定了在别人眼中,你到底属于『哪一类』的产品或者服务。


放在律师身上,就是用户对你『到底是做哪方面领域的律师』或者『你能解决我哪方面问题』的理解。


在这个基础之上,才是用户对你的『延伸认知』。不论是你口才很好,你热心公益,你形象高端,这些都是延伸认知。延伸认知,是用户在基础认知之外,丰富他对你的理解的东西。


所以你应该明白了——


那些大律师做的很多品牌、营销的工作,本质上都是在建立用户的『延伸认知』。因为他们的品牌『基础认知』在用户的头脑中已经很牢了,所以他们只要不停地用更多延伸信息,『强化』用户对他品牌的理解就行了。


而很多律师在建立品牌时犯的错误是:用户对他还没有建立『基础认知』的时候,就盲目模仿成功后的大律师的做法,把很大的精力放在建立『延伸认知』上了。


这自然会出现问题。



之所以会出问题,是因为——


『建立』一个品牌认知所需要的技巧,和『强化』一个品牌认知所需要的技巧,是不一样的。


就像你认识一个人,第一次见面时产生的印象,和变成熟人之后产生的印象,是完全不同的。


第一次见面,就是建立『基础认知』的过程。这个时候,你是在快速地记忆他各种核心标签:他叫什么名字,哪里人,做什么的,怎么认识的,和我什么关系……


然后这个人,就在你心中留下了一个『基础认知』。


然后你通过他的朋友圈,陆续发现他是一个很时尚的人,很爱读书的人,很爱旅行的人……这些,都是『延伸认知』。


而如果你的朋友圈,突然出现一个从来没见过的人,总是向你传递各种『我很时尚,我很热爱生活』的信息,你会对这个人有更好的印象吗?


你的第一反应,很可能会是漠视,甚至是抗拒。


所以,品牌的建立过程,一定是先建立『基础认知』,再建立『延伸认知』。


那么,当你要建立自己的『品牌基础认知』时,需要从哪几个方面入手呢?



在我看来,律师建立基础的品牌认知,至少需要考虑三个层面的事情。它们分别是——


1.业务定位

2.购买理由

3.信任基础


我们一个个来讲。


第一点 业务定位


从用户的角度,当我们看到任何一个产品,首先会先对它进行归类——这是一个什么产品,用来解决我的什么问题的。


与之对应的,从产品提供者的角度,就是要给自己的业务进行『定位』。


任何品牌建立『基础认知』的第一任务,就是先在用户的大脑中,占据一个『类别』。这个类别,能够帮助用户明确他希望通过你的产品、服务达到的目的,相应的,也就知道自己会为此花多少钱。


对法律服务来说,一种类别的维度,自然是各种『业务领域』——比如婚姻家事,建设工程,合同欠款,房产纠纷……


其实类别还可以有更多。


比如我一直建议的『行业领域』——你可以是『娱乐行业的律师』『体育行业的律师』『游戏行业的律师』……


定位可以做得很细很细。


而不同的业务定位,其实决定了你在用户心智中的位置。用户对你的定位理解不同,产生的行为也不一样。


如果你的定位,解决的是这个企业的『成本』的问题——比如应收欠款催收,那么企业考虑的,肯定是用尽可能低的成本解决问题。


如果你的定位,解决的是这个企业的『收益』的问题——比如业务能力提升,那么企业考虑的,肯定是投入越多越好。


总之,任何一个新品牌在建立『基础认知』的时候,一定要先回答:用户会把我归类成什么?我的定位到底是什么?


第二点 购买理由


如果只有归类,而没有购买理由,也没有建立完整的『基础认知』。


购买理由,其实是在已经定位了的基础上,解决『差异化』的问题——也就是帮助用户决定『为什么我要选择你』。


同样是做XXX的律师,为什么我应该选择你来为我服务。


这一部分,一定是和『功能』『效果』相应的内容有关。


对律师来说,至少有那么几个维度可以强调选择理由——


  • 我的能力

  • 我的资源

  • 我的经验

  • 我的团队

  • 我的背景

……


事实上,根据具体客户的实际需求,是可以提炼出更加具体的『选择理由』的。


比如对有的客户,『服务态度』就是很重要的选择理由。


而有的客户,希望你对他的业务深度有所理解,这才是他选择你的理由。


类比过来,就好像脑白金这个产品,它的定位是『保健品』,但是他的客户选择理由是『礼品』,所以『品牌大』『有面子』才是客户对它真正的选择理由。


前段时间我看小罐茶的创始人杜国楹的演讲,他就提到小罐茶对于客户的选择理由,就是『有逼格』+『方便』。


所以购买理由,一定是和用户特定的使用场景有关的。


第三点 基础信任


基础信任,就是解决用户『我为什么要信任你』的问题。


如果你传递给客户的信息,不能帮助客户第一时间建立『可以信任』的感觉,那么你的基础认知的建立,就是有问题的。


而在法律服务行业,如何更快速地建立『基础信任』,至少可以从三个角度入手。


1.占据空位

如果你给自己的定位,在目标用户心中是没有太多『替代选项』的(比如你定位的领域没有太多有名的律师),那么某种程度上,你就占据了一个空位。你的权威和信任感,可以更快建立起来。


2.信任桥梁

如果有更加权威的人、机构,或者目标用户已经建立信任的人给你提供背书,那么你就可以更快地建立起基础信任。法律服务之所以依赖『老客户介绍』,就是因为老客户可以快速搭建信任桥梁。


3.展示过程

人们往往更容易相信『自己可以验证』的事实。如果你可以把自己的服务方式,服务结果,服务过程都真诚地展示,给用户一种『你可以随时验证』的感觉,那么就更容易建立信任。


总之,解决『基础信任』的问题,是建立『基础认知』最重要的工作。



其实今天想讲的内容,并不是说向大律师学习是错的,而是希望帮助你明确这么一件事——应该学习的是那些大律师,最开始是怎么一步步建立『基础认知』的,而不是盲目去学习他们『现在在做什么』。


因为他们现在在做的,主要是在给自己的客户建立『延伸认知』。而对大部分律师来说,首先应该做的,是建立自己品牌的『基础认知』。


品牌的建立,一定是先从『基础认知』做起,然后才是『延伸认知』。


希望对你有所帮助。


往期精彩回顾

法律人,你知道哪个案例库最好用吗?

你家律所宣传片,如何做到让人愿意看十遍

近三年,中国律界出了哪些“学术大牛”?

如何成为湖北房产领域专业律师?你需要这份报告

法律供与需:12月华律咨询知多少

专题报告|湖北中院离婚纠纷大数据深度分析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